小麦市场
本周(2013年10月11日-10月17日),国内小麦价格保持稳定,2014年小麦最低收购价公布,对当前小麦市场影响不大。据中华粮网数据中心监测,截至10月10日,全国主要粮油批发市场三等白麦交易均价为2521元/吨,周比涨3元/吨。
图片来源:中华粮网数据中心
拍卖情况:
10月16日,国家粮油交易中心安徽粮食批发交易市场、郑州粮食批发市场举行第336批最低收购价小麦竞价交易会。16日河南临储麦投放3.37万吨,成交2.91万吨,均价2515元/吨;河南托市麦投放211.72万吨,成交83.21万吨,均价2265元/吨(其中12年小麦10.13万吨全部成交,均价2411元/吨);安徽市场投放24.44万吨,成交8.4万吨,均价2265元/吨;新疆不完善粒超标小麦成交0.13万吨。17日河南市场托市麦竞拍共投放132.11万吨,成交59.57万吨,成交率45.09%,均价2226元/吨,成交量较上期大幅提升。
影响因素:
2014年小麦托市价格出台 为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发展,国家继续在小麦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并适当提高2014年最低收购价水平。经国务院批准,2014年生产的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提高到每50公斤118元,比2013年提高6元。
政策性小麦拍卖成交量上涨 最近市场传言河南市场小麦拍卖底价将会上调,刺激了市场各主体涨价前囤货的积极性;河南各库点都在积极清空2010及以前年份小麦的库存;目前小麦市场价格普遍维持高位,价格方面的优势也促使了2010年小麦拍卖成交量的提升。
小麦价格高位持稳 近期小麦价格保持平稳态势,虽然市场上优质粮源紧俏,但目前的流通量还足以维持制粉企业使用生产。近期制粉企业小麦收购量减少,因目前质优小麦收购较为困难,高昂的麦价使企业的收购变得更为谨慎。
后期走势分析:
最近出台的2014年托市价格并未能有效的提升小麦价格,目前市场收购小麦量日渐减少,在政策粮拍卖量维持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制粉企业的需求逐渐扩大,麦价或将重新步入上涨通道,但各企业前期收储的粮源会逐渐释放回市场稳定麦价。预计后期麦价将稳步提升。
玉米市场
本期(2013年10月11日-10月17日)华北地区玉米价格略有反弹,东北地区弱势稳定,北方港口价格小幅下探,广东港口大幅下跌,南方销区到站价格普遍回调。
.jpg)
图片来源:中华粮网数据中心
生产情况:
目前吉林、辽宁玉米收割进度在95%以上,黑龙江区域间差别较大,整体在60%左右。华北地区已基本完成收割。
收购情况:
东北地区整体购销清淡,由于政策尚不明朗,大部分贸易商暂未入市收购,吉林深加工玉米价格保持稳定,其中长春大成、松原嘉吉、公主岭中粮、榆树中粮收购价格均为2100元/吨,折扣比1:1.2;四平天成2150元/吨,折扣比1:1.3。目前各家日收购量在1000-2000吨之间。个别贸易商潮粮收购价格在0.9-0.91元/斤,水分25%,日收购量百吨左右。黑龙江深加工收购量较前期放大,价格陆续下调,其中青冈龙凤2090元/吨,较开秤时跌60元/吨;绥化昊天2080元/吨,跌40元/吨。中西部地区基层潮粮收购价格在0.75-0.8元/斤,水分29-34%。辽宁开原深加工收购价格2180元/吨,跌20元/吨;贸易粮以供应港口为主,目前到港成本在2230-2250元/吨。
华北地区农民忙于秋种,基层收购量萎缩,价格稳中偏强,目前河南地区基层玉米收购价格2080-2150元/吨,河北2000-2120元/吨,山东2140-2220元/吨。加工企业到货量受秋种影响,较前期下降,企业玉米库存不同程度降低,近期收购价格稳中有涨。其中山东深加工玉米收购价格周比上涨20-30元/吨。
影响因素:
政策方面,据市场消息称,国家将在本市场年度给予东北深加工企业加工补贴150元/吨,南方饲料企业东北采购运输补贴140元/吨。
深加工方面,随着新粮上市,淀粉加工企业原料成本较前期降低,而受双节消费带动,产品库存略有下降,企业开工率较前期提升较大。市场供应放大增强了下游企业的观望情绪,淀粉成交放缓,价格受成本支撑力度不足,有继续走跌趋势。
饲料养殖方面,本周全国猪价继续弱势震荡。随着气温下降,生猪生长速度加快,出栏体重有所增加,而双节的拉动效应逐渐淡化,市场整体供应充足,未来猪价将继续保持小幅下跌态势。8日,浙江新增1例H7N9禽流感病例,尚未完全恢复的家禽养殖业受到较大冲击,预计养殖企业补栏将更加谨慎,消费端需求下降也在预料之中。
后期走势分析:
目前华北、东北主产区玉米收割渐近尾声,新粮购销活动陆续展开。近期市场传闻国家要对东北深加工及南方饲料企业采购东北玉米给予补贴,加上预期临储玉米收购也将启动;在国内玉米结转库存居高,新年度玉米丰产及进口玉米大规模到港的条件下,市场主体对政策效果的看法出现分歧。但鉴于上一年度东北玉米贸易的惨淡结局,贸易商入市态度仍显谨慎,而在政策尚未明朗的条件下,加工企业仍施行随采随用的采购策略,市场收购力度不足,面对后期新粮大量上市,及政策对市场的心理支撑,预计短期内国内玉米价格仍以稳中偏弱为主。
稻米市场
本周(2013年10月11日-10月17日),国内新季中晚籼稻和粳稻上市量增加,稻米市场行情整体维持稳中有升的态势,局部地区价格受市场供需状况不同的影响小幅涨跌。据中华粮网数据中心监测,截至10月17日,全国主要粮油批发市场三等早籼稻交易均价为2606元/吨,周比涨3元/吨;三等中籼稻交易均价为2587元/吨,周比持平;二等粳稻交易均价为3030元/吨,周比涨7元/吨。
.jpg)
图片来源:中华粮网数据中心
生产情况:
目前早稻托市收购已经结束,截至9月30日,江西、湖南等8个早籼稻主产区累计收购新产早籼稻969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92万吨。中晚籼稻和粳稻已经进入大量上市阶段,机构预计全国晚稻产量为3470万吨,较上年减少267.5万吨,减幅为7.2%。预计全国中稻产量为13322.5万吨,较上年减少34.5万吨,减幅为0.3%。据国家粮食局统计,截至10月10日,湖北、安徽等11个中晚籼稻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中晚籼稻509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129万吨。
影响因素:
最低收购价政策对中晚籼稻市场有支撑作用。托市收购政策的实施,短期内将改善中晚籼稻市场价格持续低迷的态势。在各省出台执行预案通知之前,主产省中晚籼稻价格基本保持在1.24-1.28元/斤的区间内,随着最低收购价政策的陆续启动,湖北、安徽、四川等地的中籼稻价格有所上扬。截至10月中旬,上述地区国有粮库中籼稻收购价基本保持在1.35元/斤的水平,加工及民营企业收购价格略低。
晚稻预期减产对当前市场具有利多影响。据统计机构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晚稻播种面积为627万公顷,较上年减少8.3万公顷,减幅1.3%。预计总产为3470万吨,较上年减少267.5万吨,减幅为7.2%。晚稻减产预期增强,一定程度上提振了市场参与者的热情,对后市价格预期较高。
后期走势分析:
籼稻:托市收购结束后,早稻市场基本维持稳定态势,贸易购销活动逐步转到中晚稻市场上。当前南方地区稻谷市场新稻基本以中籼稻为主,晚籼稻尚未大量上市,企业加工仍以2012年产稻谷为主。由于进口大米已经成为常态化,中晚籼稻市场自2012年以来持续维持疲软态势。9月底随着部分主产省市陆续启动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预计对后期大量上市的中晚籼稻价格会起到一定的提振作用。中晚籼稻价格将逐渐上浮至1.35元/斤的托市收购价附近。
粳稻:当前,东北地区新产粳稻陆续上市,江苏粳稻上市仍需一段时间。主产区黑龙江地区粳稻由于产量预期增加,后期随着粳稻上市量的增加,市场供应压力加大,价格出现小幅下滑趋势。另外,加工企业由于销售进度缓慢,生产基本以消耗库存为主,采购新稻的意愿和规模均较低,粳稻开秤价格较托市价仍有一定的差距,市场等待托市收购政策启动的预期较强。
大米:受国庆节日效应带动及籼稻托市政策支持,国内籼米市场购销略有好转。与此同时,由于国内籼米与越南米价格差距缩小,部分大米批发商采购由原来的进口米转向口感偏好的国产晚籼米,促使籼米价格整体止跌趋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