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价格:本周(7月30日-8月5日),国内稻米价格总体平稳趋升。其中,东北粳稻米因销区补货需求回升及近日持续强降雨影响,价格小幅回升,走货加快;苏皖地区需求清淡,价格整体平稳;南方新季早稻价格总体稳中趋涨,中晚籼稻米价格基本持平。
地区
|
品种
|
等级
|
价格类型
|
2010-8-5
|
较上周
|
较年初
|
江西景德镇
|
早籼稻
|
新稻
|
收购价
|
1960
|
0
|
120
|
福州
|
早籼稻
|
普通
|
批发价
|
1980
|
0
|
100
|
湖南株洲
|
晚籼稻
|
普通
|
收购价
|
2140
|
0
|
290
|
四川成都
|
中籼稻
|
普通
|
收购价
|
2100
|
0
|
220
|
江苏连云港
|
粳稻
|
2等
|
收购价
|
2640
|
0
|
300
|
黑龙江建三江
|
粳稻
|
普通
|
收购价
|
2500
|
20
|
240
|
湖南长沙
|
早籼米
|
标一
|
批发价
|
2780
|
0
|
40
|
安徽芜湖
|
晚籼米
|
优质
|
出厂价
|
3240
|
0
|
340
|
江苏连云港
|
粳米
|
标一
|
出厂价
|
3600
|
0
|
440
|
黑龙江建三江
|
粳米
|
标一
|
出厂价
|
3760
|
20
|
440
|
另据中华粮网监测,2010年第28期中储粮全国稻谷收购价格指数为116.98,周比上涨0.3%。
国际价格:需求持续清淡,本周泰国大米报价平稳。
品种
|
出口报价
(美元/吨)
|
到国内成本
(元/吨)
|
较上周
(美元/吨)
|
较年初
(美元/吨)
|
100%B级泰国大米
|
458
|
3795
|
0
|
252
|
生产情况:
早稻:目前,国内早籼稻基本收割完毕,减产已成定局,官方统计约减产4-5%,市场调查统计约10%,减产幅度不大。另外,今年早稻质量预计同比下降。
一季稻:东北地区、江淮、江汉、江南东北部以及西南地区一季稻大部处于孕穗期。近期洪涝灾害对一季中籼稻及南北粳稻均有一定影响。其中南方高温天气对一季稻抽穗扬花不利;东北持续强降雨,局部农田被淹,同时也不利于水稻抽穗。另外东北粳稻今年的早穗现象对最终产量是否有影响还存在不确定性。
晚籼稻:全国双季晚稻移栽正在进行,但高温天气不利于晚稻移栽返青。
拍卖情况:
本周定向销售东北临储粳稻约10.04万吨(黑3吉1.04辽1京1津1浙2苏1),南方临储稻谷200.31万吨(苏0.12皖37赣46豫25鄂37湘33川22陕0.19),总投放量基本持平。因部分省份粳稻流拍,成交率大幅下滑,平均价上涨;因新季早稻有涨价迹象,本周早稻成交率回升至前期水平,价格上涨;中晚籼稻拍卖成交变化不大。
单位:元/吨
品种
|
投放量
|
成交量
|
成交均价
|
价格涨跌
|
成交率
|
成交率涨跌
|
粳稻
|
10.02
|
3.66
|
2130
|
+17
|
36.5%
|
-28.39%
|
中晚籼稻
|
189.15
|
14.57
|
1964.5
|
0
|
7.7%
|
-1.56%
|
早籼稻
|
11.29
|
2.15
|
1889
|
+39
|
19.08%
|
-15.99%
|
影响因素
政策:为管理好通胀预期,稳定粮油价格,促进市场合理发展,今年国家对粮油市场的宏观调控力度较强,且调控政策出台密集,一系列“组合拳”力度从严,手段翻新。如严厉打击游资炒作农产品行为,先后有效整顿了“蒜你狠,豆你玩,玉米疯”等事件;加强对拍卖市场的规范程度,有效抑制了粳稻、玉米价格的再涨;出台《关于严格执行粮食最低收购价和临时存储粮油收购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及时叫停小麦托市收购,有效平抑了小麦市场抢购抬价现象;托市期间对早籼稻最低收购实施严厉检查,促使目前新季早稻收购市场运行正常;近日又出台了《关于发挥骨干企业积极作用健全和完善政府对大宗农产品市场调控体系和机制的通知》,让骨干企业参与市场的调控,将政府和企业两者的积极性都发挥起来,保障市场运行平稳。预计在国家不断采取措施严管狠管市场的形势下,加之稻米供应面较好,后期稻米难以出现大幅上涨等异常情况。
供需:总体来看,由于国内稻谷产量已连续6年增产,国家库存总体高位,但仍存在着明显的结构性和地域性分布不平衡现象。据中华粮网供需平衡显示,2009/10年度国内稻谷结余200亿斤(主要是籼稻)。
籼稻,由于国家籼稻库存充足,新季早稻减产幅度不大,秋粮播面普遍反应增加,均对后期国内籼稻米供应面形成利好。预计籼稻后期供应不成问题,但需注意中晚籼稻的生长状况影响市场对供应的预期。
粳稻,由于前期粳稻坏粮部分较多且已处理,国家库存粮渐少,正常情况预计8-9月粳稻供应将显紧张,但近期调查发现东北粳稻已抽穗,积温较快,收获期预计提前10天,而因移栽时推迟15天,生长期总体推迟20多天,市场对最终粳稻产量众说纷纭。如果后期减产占上风,粳稻8月后便能进入一个上涨期;反之产量正常或增,新粮提前下来对市场会有较大打压,9月粳稻米或将走弱。
大米,8月国内气温逐渐下降,特别是北方天气,且8月下旬大专院校开学,集团消费也随之增加,预计8月大米需求将呈回暖态势,但明显好转还要到9月份后。
其它:南方高温炎热,东北又遭遇特大暴雨,灾情较重,全国防汛工作依然较严峻,预计将对粮价形成支撑。
后期走势分析
籼稻:新季早籼稻由于减产已成定局,陈稻价格明显高于目前开秤价,企业尚处于试探性收购,农户惜售心理较重等支撑,后期早稻在现行基础上有一定的上涨空间,总体将呈现高开并小幅趋涨态势。中晚籼稻因09年粮源已进入青黄不接,拍卖成交价较高,预计后期在新粮下来前,大米需求恢复、早稻趋势的拉动下,预计将继续保持上涨态势,且优质籼稻上涨幅度会更明显。
粳稻:目前,受销区补库积极性提升,要货询价增多影响,国内粳米走货略有好转,价格呈现稳中趋升态势。但8月份,全国仍处于高温高湿天气,大米需求难有实质性的恢复,对粳稻米仍存在抑制作用,行情较明显的好转将要到8月下旬后才会出现。另外,需密切关注粳稻提前上市及产量形成对8月粳稻米向好走势是否会形成打压预期。
大米:原粮供应较足,短期大米需求虽然将逐渐恢复,但还难出现实质性好转,因此基本面不利于米价大涨。
风险提示
东北粳稻后期的长势及产量的最终形成将成为影响后期粳稻价格运行的关键,而目前其是否丰产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一是生长期整体缩短预计接近一个月,对产量是否影响暂难定论;二是近期东北持续强降雨,涝情及病虫害对产量是否影响也不确定。建议有粮主体多关注粳稻长势,把握出粮速度,8月下旬基本可看出粳稻的生产形势。同时,中华粮网认为,2010年新季粳稻上市后,在国家粳稻库存低位,粮库轮换量大、补库需求均较往年偏大的情况下,价格也难走低,且有高开高走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