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价格:本周(9月10日-9月16日),东北粳稻、南方一季中籼稻均陆续高价开秤,陈粮价格稳中趋弱。其中,因新粮上市压力,东北及苏皖粳稻米价格继续趋弱运行;早稻价格仍维持稳中趋涨态势;陈中晚籼稻运行平稳,价格高位,为新粮高开奠定了基础。
地区
|
品种
|
等级
|
价格类型
|
2010-9-16
|
较上周
|
较年初
|
江西景德镇
|
早籼稻
|
新稻
|
收购价
|
1940
|
0
|
100
|
福州
|
早籼稻
|
普通
|
批发价
|
1970
|
0
|
90
|
湖南株洲
|
晚籼稻
|
普通
|
收购价
|
2180
|
0
|
330
|
四川成都
|
中籼稻
|
普通
|
收购价
|
2120
|
20
|
240
|
江苏徐州
|
粳稻
|
2等
|
收购价
|
2700
|
-60
|
340
|
黑龙江建三江
|
粳稻
|
普通
|
收购价
|
2500
|
0
|
280
|
湖南长沙
|
早籼米
|
标一
|
批发价
|
2860
|
0
|
120
|
安徽芜湖
|
晚籼米
|
优质
|
出厂价
|
3200
|
0
|
300
|
江苏徐州
|
粳米
|
标一
|
出厂价
|
3760
|
-40
|
360
|
黑龙江建三江
|
粳米
|
标一
|
出厂价
|
3800
|
-20
|
480
|
另据中华粮网监测,2010年第34期中储粮全国稻谷收购价格指数为117.62,周比上涨0.09%。
国际价格:本周泰国米报价小幅下跌,但受人民币近日连续升值并创历史新高支撑,泰国米到国内成本价略有下降。
品种
|
出口报价
(美元/吨)
|
到国内成本
(元/吨)
|
较上周
(美元/吨)
|
较年初
(美元/吨)
|
100%B级泰国大米
|
475
|
3881
|
0
|
-157
|
收购情况:由于收购双方僵持及早稻有所减产,2010年早籼稻收购量同比大幅下降,其中主要是国有粮企收购量下降。同时,因价格高位,今年托市收购未启动。据统计,截至9月10日,8个早籼稻主产区社会各类粮企累计收购2010年产早籼稻557.5万吨,同比减158.6万吨。其中国有粮企累计收购量353.3万吨,同比减173.4万吨。分省来看,江西各类粮企累计收169.5万吨,同比减87.0万吨;国有粮企收116.1万吨,同比减91.2万吨。湖南各类粮企累计收180.0万吨,同比减65.3万吨;国有粮企收81.5万吨,同比减78.2万吨。
生产情况:
早稻:据统计局公布,2010年全国早稻总产626亿斤,同比减41亿斤,减幅6.1%;播种面积在8691万亩,同比减114.1万亩,减幅1.3%。
粳稻:东北粳稻目前已零星上市,预计普遍收割将在9月下旬。据中华粮网卫星遥感监测,2010年东北粳稻播种面积5570万亩,同比增606万亩,增幅12.21%;预计产量2374万吨,同比增263万吨,增幅12.45%。据中华粮网实地考察并根据各地粮食部门数据预计,2010年东北粳稻播种面积6374万亩,同比增424万亩,增幅7.17%;预计产量2705万吨,同比增538.5万吨,增幅24.86%。总体来看,数据均显示今年东北粳稻丰收已成定局。目前苏皖粳稻处于灌浆期,由于8-9月降水光照均充足,苗情恢复较好,长势基本能与去年持平。
中晚籼稻:南方一季中籼稻已陆续上市,产量预期能达到去年水平。双季晚稻受近期天气利好且国家重点扶持,苗情基本持平于去年。中华粮网预计2010年全国中晚籼稻播种面积在2.4亿亩,同比增0.8%。后期产量形成仍需关注双季晚稻的长势,如天气较好,中晚稻产量将有望与去年持平。
拍卖情况:
本周定向销售东北临储粳稻约10万吨(黑2.5吉1.5辽1京1津1浙2苏1),南方临储稻谷200.07万吨(苏0.07皖37赣46豫25鄂37湘33川22),总投放量基本持平。新粮高开,本周粳稻拍卖成交价及成交率均上涨;供应充足,中晚稻成交率及成交价变化不大;早稻成交价略涨,成交率基本稳定。
单位:元/吨
品种
|
投放量
|
成交量
|
成交均价
|
价格涨跌
|
成交率
|
成交率涨跌
|
粳稻
|
10.27
|
5.14
|
2153.3
|
+54.5
|
50.05%
|
+16.06%
|
中晚稻
|
189.78
|
9.65
|
1941
|
-9
|
5.08%
|
+1.72%
|
早稻
|
13.86
|
3.47
|
1948
|
+35
|
25.04%
|
+0.3%
|
影响因素
政策:近日2010年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发布,但因陈稻价格大幅高出最低收购价水平,新稻价格预计高开,中晚稻托市预案难以启动。具体为,2010年中晚籼稻最低收购价每市斤0.97元、粳稻1.05元。江苏、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四川8省(区)执行最低收购价收购的时间为2010年9月16日至2010年12月31日;辽宁、吉林、黑龙江3省为2010年11月16日至2011年3月31日。文件规定,当市场价格高于国家规定的最低收购价水平时,中储粮有关分公司及其直属企业和委托收储库点要立即停止最低收购价收购,严禁通过各种方式抬价或变相抬级抬价收购。为稳定市场预期,当市场价格高于最低收购价较多时,中央和地方储备粮可暂缓轮入,并按管理权限报批后适当延长轮换空库期。在确定委托收储库点时,要统筹考虑中储粮公司直属库、中粮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华粮物流集团公司所属企业及地方国有粮库,以充分利用现有仓储资源,确保储粮安全。
当前,国家对2010年东北粳稻的收购政策还未明确。前两年,为缓解“卖粮难”,国家实施了对粳稻的运输补贴政策,使东北粳稻在价格上占有优势,对后期价格上涨产生了较强的推动作用。今年,这项政策如何调整,预计都会对市场产生影响。另外,保证市场的有效供给和粮食价格处于合理的范围内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基本方针,预计今年国家对秋粮的调控力度将会继续加强。在丰收有望的基础上,秋粮价格难以出现大幅波动。
供需:秋粮上市在即,预计在国家稻谷拍卖持续进行、粮企积极处理库存的形势下,新粮上市前,稻米市场均将供应充足,价格总体将稳中趋弱整理。新粮上市后,受市场主体对中晚稻及粳稻预期较高,入市收购积极影响,新粮收购竞争预计激烈,价格有望高开。另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口感较好的粳米消费量逐年递增已成为一种趋势,特别是08年以来在运输补贴政策的支撑下,质优价廉的粳米更受市场青睐,在社会库存较低的形势下,粳稻中长期偏紧格局未改变,将支撑粳稻价格保持上涨趋势。
其它:影响稻价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经济回暖、东北粳稻丰收的前提下,铁路运输瓶颈对东北粳稻外运及价格上涨的制约将较明显;二是8月份,国内CPI再创新高,达到3.5%,通胀预期再次升级,在心理上将提升市场主体对粮价的看涨预期;三是受国外小麦大幅减产、俄罗斯暂停谷物出口等影响,近期全球粮价出现异常波动,有消息称国际资本看好中国农产品后期价格上涨,因而进入中国农产品市场炒作的可能性较大,而秋粮或将成为首要对象;四是今年来国内自然灾害频发,在夏粮首次减产的情形下,业内对秋粮的关注度十分高,而目前占秋粮大头的中晚籼稻生产仍存在不确定性,增产较为困难。
后期走势分析
籼稻:由于今年早稻小幅减产,农民对粮价预期较高,后市支撑早籼稻价格上涨的因素仍占据主导,但在供需有余、国家能够主导市场的形势下,早籼稻不具备大幅上涨的条件。中晚籼稻预计在陈粮价格高位、粮企入市积极、中晚稻长势同比去年偏差等支撑下,将呈高开并呈缓幅趋涨走势,后期上涨的空间将取决于中晚稻的生产形势及国家的调控方向。
粳稻:预计在托市政策、陈稻价格高位运行及市场普遍预期较高的支撑下,2010年东北粳稻价格总体将高开,其中国标三等粮黑龙江开秤价预期圆粒稻约1.2元/斤,长粒稻1.35元/斤;吉林超级稻1.3元/斤;辽宁圆粒稻1.35元/斤。购销企业会普遍积极入市,市场收购竞争将较激烈。但受国家调控目标、东北秋粮丰收及运输瓶颈等制约,东北粳稻价格暂不具备大幅走高条件。中长期看,预计受粳稻供需偏紧影响,在收购政策出台后,收储企业大举入市后,东北粳稻仍将呈趋升态势。南方粳稻预计在东北粳稻高开、收购主体对新粮价格预期较高等支撑下也将保持高开并趋涨态势。
大米:因秋季稻谷即将陆续大量上市,大米又将面临传统的季节性供应压力,市场将呈现供应充足,需求平稳,价格走势较低迷,跌有原粮价格的成本支撑,涨有供应压力的抑制。这也是一年当中“稻强米弱”表现明显的时候。建议批发商做好接新准备,及时处理库存。
风险提示
2010年,关内外粮企入市收购东北粳稻积极性仍然较高,预计受此支撑,东北粳稻价格将保持高位趋涨运行。据悉,今年北大荒控股的黑龙江省北大荒米业集团有限公司计划收购原料水稻239万吨,同比增59万吨,增幅32.8%;计划新稻收购平均价格1.3元/斤,同比上涨0.3元/斤,增幅30%。2010年益海、中粮分别在建三江、大连继续扩张大米加工产能,目前正积极筹备收购资金及仓容等待入市。在8月底的“2010年北大荒稻米节”上,据统计,有关省市区与黑龙江达成购销合同及意向性协议的水稻(含大米)有599.5万吨,同比增14.1万吨,增幅2.4%,需求继续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