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价格:本周(9月9日-9月15日),国庆节临近,需求放大,国内稻米市场行情稳中略涨。东北地区稻米走货加快,企业等主体纷纷加快出货,市场供给充足,价格整体弱势稳定,个别地区新粮零星收割上市。苏皖地区粳稻米行情整体稳定,局部价格受节日提振小幅上扬。受中晚籼稻即将收割上市影响,南方大米加工企业收购陈稻意愿不强,稻米市场总体高位稳定。早籼稻收购进入尾声,价格坚挺平稳。另据中华粮网监测,2011年第35期中储粮全国稻谷收购价格指数为141.26,周比上涨0.56%。
地区
|
品种
|
等级
|
价格类型
|
2011-9-15
|
较上周
|
较年初
|
江西崇仁
|
早籼稻
|
09年中等
|
出库价
|
2320
|
0
|
220
|
福州
|
早籼稻
|
中等
|
批发价
|
2260
|
0
|
20
|
湖南株洲
|
晚籼稻
|
中等
|
收购价
|
2580
|
0
|
320
|
四川成都
|
中籼稻
|
中等
|
收购价
|
2500
|
0
|
120
|
江苏徐州
|
粳稻
|
二等
|
收购价
|
2960
|
20
|
160
|
黑龙江建三江
|
粳稻
|
一等
|
收购价
|
2840
|
0
|
0
|
湖南长沙
|
早籼米
|
标一
|
批发价
|
3400
|
0
|
140
|
安徽芜湖
|
晚籼米
|
优质
|
出厂价
|
4000
|
0
|
400
|
江苏徐州
|
粳米
|
标一
|
出厂价
|
4160
|
20
|
220
|
黑龙江建三江
|
粳米
|
标一
|
出厂价
|
3980
|
0
|
-20
|
国际价格:由于印度低价出口200万吨大米,导致泰国、越南等亚洲国家大米价格持续下滑,受此影响,预期未来几周大米价格将继续下跌。泰国大米本周报价575美元/吨,初略计算,泰国米到达国内成本价约4457元/吨,较广州地区东北米批发价4550元/吨低93元/吨,短期来看,也将制约国内大米价格上涨。
品种
|
出口报价
(美元/吨)
|
到国内成本
(元/吨)
|
较上周
(美元/吨)
|
较年初
(美元/吨)
|
100%B级泰国大米
|
575
|
4457
|
-45
|
50
|
收购情况:据统计,截至9月5日,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8个早籼稻主产省(区)各类粮食经营企业累计收购2011年新产早籼稻707.5万吨,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472.3万吨,占收购总量的67%。收购进度明显快于往年,比去年同期增加199.7万吨。
生产情况:
早稻。本周,我国南方早稻收购已经接近尾声,价格已趋于稳定,主体关注目光已经转移到中籼稻身上。截止9月15日,全国早稻收购价基本保持在1.18-1.22元/斤。
中稻。我国南方中稻已经开始零星上市,大部地区中稻也已经进入乳熟蜡熟阶段,预计9月下旬就可以集中上市。因前期旱涝急转及近期部分地区旱情发展,中稻产量预计与去年持平或略增。
粳稻。本周,苏皖等地出现降雨天气,东北地区气温持续下降,建议产区做好防低温和防霜准备工作。建议农民朋友应加强田间管理,做好促早熟工作。水稻适量灌水,保持泥温,使籽粒更加饱满,达到完全成熟。据中华粮网调查,我国新季粳稻长势良好,如果后期没有早霜出现,东北粳稻丰收基本定型,目前黑龙江五常、尚志及桦川等地早熟品种已经开始收割,产量及质量均比去年略高。
拍卖情况:
本周国家计划交易临储粳稻约10万吨(辽1吉1.36黑6.31苏1.33),南方临储稻谷约39.35万吨(豫34.99湘0.93贵3.43)。早稻收购已经接近尾声,市场价格高企,新季中稻也即将收割上市,价格或将高开,预计拍卖市场近期将继续保持弱势。为保证节日期间大米市场平稳运行,国家继上周后又进行了一次跨省移库拍卖(福建),投放量9365吨,实际成交1496吨,成交均价2440元/吨,成交率达15.97%,与上周相比明显下降。
单位:元/吨
品种
|
投放量
|
成交量
|
成交均价
|
价格涨跌
|
成交率
|
成交率涨跌
|
粳稻
|
9.9413
|
0
|
-
|
-
|
0
|
-
|
中晚籼稻
|
39.3774
|
1.7655
|
2008
|
-67
|
4.48%
|
+0.29%
|
早籼稻
|
0.0484
|
0
|
-
|
-
|
0
|
-
|
影响因素
政策:首先,9月7日,国家公布了2011年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规定国标三等中晚籼稻最低收购价为1.07元/斤,国标三等粳稻最低收购价为1.28元/斤,将在11个省区执行,奠定了市场价格的底部;但由于种植成本的大幅增加,以及早籼稻价格高企,市场看涨预期强烈,因此托市收购政策料难启动;其次,从宏观经济政策方面来看,国家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以控制物价为主。
供需: 2011年早籼稻增产已成事实,中、晚稻丰收在望,双晚籼、粳稻长势喜人,如后期无突发性的自然灾害影响,夺取全年稻谷丰产丰收将成为可能,其形势令人乐观。据中华粮网预测2011年稻谷产量有望达到3979亿斤,同比增加83亿斤,增幅2.1%,预计全年国内稻谷消费量约3745亿斤,两比节余稻谷234亿斤。供需形势将明显好于往年,对市场稻谷价格过快上涨将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其它:当前南方产区小麦价格持续低位运行,稻谷与小麦比价关系,将十分不利于稻谷价格上涨;同时目前国际稻米价格保持续下滑,短期内将制约国内稻米价格上涨;此外,当前北方低温、南方干旱,将对新季稻谷生长不利,请密切关注。
后期走势分析
籼稻。受种植成本的刚性增加以及早籼稻价格高企的支撑, 2011年产中晚籼稻或将以高开高走的态势为主,其中主产区常规中籼稻开秤价预计在1.25元/斤左右,常规晚籼稻开秤价预计在1.30元/斤左右运行,但由于2011年产中籼稻丰产,以及当前晚籼稻长势好于去年的制约,预计后期中晚籼稻走势将以稳中缓慢小幅趋升为主。因此,建议主体收购必须谨慎,不可盲目追涨囤积,同时密切关注粳稻米市场及国家政策动向。
粳稻。随着新季稻谷上市步伐的加快,以及当前部分主体尚有库存积压,因此预计新粮上市前粳稻市场将维持整体弱势稳定、局部小幅下跌的行情走势;新季粳稻上市后,预计开秤价将在1.30-1.40元/斤之间运行,12月份左右随着上市量的增多,价格将呈现小幅走低的态势,同时各类主体收购将比较谨慎,国家最低收购价预案最终难以启动。因此,新季粳稻上市初期,建议各类主体尽量以快进快出为主,不要盲目入市收购,注意风险;中期随着价格下滑时,建议资金充足企业可抓准时机入市收购。
大米。国庆节将至及天气转凉,市场需求明显好转,大米流通畅通,走货数量有所增多,贸易商等主体备货意愿增强,加之物价上涨及运费成本提高,各品种大米价格均将出现上涨,但受政策调控及新季中晚稻即将上市,及国际大米价格持续下滑,都将制约其涨幅,预计稳中小幅上涨将为市场发展的主流趋势。但东北地区或将由于库存积压较多,在需求回暖之时,或降积极降价促销,以防新米上市后,价格出现大幅回落的风险。
风险提示
中籼稻方面,建议企业做好收购准备,看清形势后积极收购优质粮。因中稻产量较大,收购期较长,且晚稻10月也即将上市,受此影响,中稻价格上涨空间预计小于早稻,提醒企业不要过分看涨。而新季粳稻丰收在望,2010年库存仍然高企,陈稻价格下滑风险加大,建议企业国庆节前积极加快陈稻米销售,做好新季粳稻收购准备工作,但上市初期必须谨慎对待,不可盲目入市收购。